化妆品防腐作为化妆品配方和品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化妆品的安全性紧密相关,也因此受到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际上暂未形成统一的防腐效能评价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组织采用的测试菌种、培养方法等均有一定差异,而方法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判定标准的不同。
2024年7月8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发布《化妆品防腐剂挑战测试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技术指南》中推荐了化妆品防腐剂挑战测试(以下简称防腐挑战)所需的菌株、试剂、测试方法以及判定标准等信息供国内行业参考。
在同步发布的《技术指南》问答中,专门说明了“本《技术指南》作为非强制性参考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在开展相关测试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情况,选择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如ISO 11930)或者自建方法,对产品防腐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
下面,瑞欧科技将围绕中检院新发布的《技术指南》,解读化妆品防腐这一重要“挑战”:
什么是防腐挑战?
1. 定义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试验常采用微生物挑战性试验,即“将一定量的微生物人工污染到化妆品中,模拟化妆品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其中的存活菌量,根据存活菌量的变化评价化妆品防腐体系效能的试验方法。”
2. 国内外的常用试验方法
国际官方机构或组织:
美国药典(USP) USP 43-NF 38
欧洲药典(EP) 5.1.3 - Efficacy of Antimicrobial Preservation、
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AOAC 998.10-2009 - Efficacy of Preservation of Non-Eye Area Water-Miscible Cosmetic and Toiletry Formulations
美国个人护理产品协会(PCPC) - Microbiology Guidelines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1930: 2019 - Cosmetics-Microbiology-Evalu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protection of a cosmetic production*
*注:ISO11930是中检院在问答中明确指出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情况选择的国际标准方法。
国内技术规范和标准:
上海日用化学品行业协会-T/SHRH 017-2019 化妆品防腐挑战试验
广东省日化协会-T/GDCDC 010-2019 化妆品防腐挑战性测试方法
3. 测试基本流程
防腐挑战测试的一般流程如下:制备不同微生物悬液,用稀释液将上述菌悬液(或使用商业冻干菌株)系列稀释并进行中和剂*效果验证。随后分别用每种测试菌株的菌悬液人工污染供试化妆品,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其中的存活菌量。放置至规定时间后,取染菌样品加验证有效的中和剂并培养、计数。
*中和剂:中和剂在这类测试中的使用是为了消除防腐剂的潜在干扰,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若供试品测试未能通过中和效果验证,可以更换中和剂或增加中和剂用量。
《化妆品防腐剂挑战测试评估技术指南》及其差异性比较
在了解防腐挑战测试的基础上,妆研将进一步探讨中检院最新发布的《技术指南》内容与此前常用试验方法存在的异同,并结合问答内容对《技术指南》中要点进行梳理:
1. 测试菌种
选用原则:
美国药典(USP)和 欧洲药典(EP)推荐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G+),铜绿假单胞杆菌(G-),黑曲霉(霉菌),白色假丝酵母(酵母菌)等。
PCPC还列出了更多的菌种,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非眼部使用化妆品和水溶性的化妆品中推荐使用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的革兰氏阴性菌等。
其中,比起ATCC菌株,《技术指南》推荐CMCC菌株作为测试菌株,在《技术指南》问答中提到,推荐CMCC菌株作为测试菌株,主要基于国内企业实际购买流程的简便性和菌株的易得性。CMCC菌株作为国内的标准菌株,在价格上相对ATCC菌株便宜且易于获得,同时其购买流程也相对简单,更适合国内企业用于开展防腐挑战试验。
2. 接种方式
单菌接种&混菌接种:
单菌接种:分别用每种测试菌株的菌悬液人工污染供试品。
混菌接种:将几种细菌或真菌的混合液接种于化妆品中。
一次接种&多次接种:
一次接种:是在整个测试周期中接种一次微生物。
多次接种:在整个测试周期中进行多次接种。
*在《技术指南》问答中提到:混合菌接种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与单一菌接种存在差异,增加结果评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考虑到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以及遵循国际标准的推荐做法,《技术指南》中未采用混合染菌接种的方式。
3. 计算方法&评价标准
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选用不同取样时间供试品中存活菌量常用对数减少值(Rx)作为评价指标
取样时间:
不同检测方法的取样时间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为在样品中加入微生物时(第0天),以及第2、7、14、21、28天检测化妆品中的菌落数。
其中,PCPC为0、7、14、21、28 天,EP没有规定具体取样时间点,USP为0、7、14、28天,ISO11930为7、14、28天。《技术指南》中选用在7、14、28天检测其中的存活菌量。
检测标准:
其中:
*判定标准A,适用于不考虑其它控制因素条件下,产品配方能有效防止可能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安全风险微生物增殖的产品。
判定标准B,适用于除产品组方因素外,对微生物污染采取了经风险评估有效的其他控制方式的产品,如采用特定包装等手段控制微生物污染。
(判定标准A比判定标准B要更加严格,B为最低标准);
*未增长:与之前的测定结果差异未超过0.5个对数单位。
*数值为“0”:与初始染菌量相比,差异未超过0.5个对数单位。
此外,中检院发布的《技术指南》问答中还包含以下内容:
Q:若产品选用附录A.6~A.9的4种中和剂,但验证结果显示这些中和剂对某些菌株仍无法有效中和,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A:附录A.6~A.9中的4种中和剂仅为推荐使用的中和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根据实际产品配方自行选择适宜的中和剂。
Q:对于防腐体系相同且配方近似的产品,防腐挑战试验的评价要求是什么?
A:对于防腐体系相同且配方近似的产品,可参考已有的资料和实验数据对产品防腐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形成防腐挑战评价报告,并提交其防腐体系和配方体系的说明材料。
中检院在调研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化妆品防腐效能评价方法。
瑞欧科技提醒您,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在开展防腐性挑战时,可以参考《化妆品防腐剂挑战测试评估技术指南》,也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或自建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并在安全评估报告中提交相关测试或者评估结论。
相关阅读:
2024全球化妆品法规动态:多国调整原料监管要求,PFAS限制启动(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