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
这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相当明确的表态,常被拿来当做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备受国家推崇、具备良好发展环境的依据。
工信部、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也曾强调“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特色植物资源如此受推崇,与其在化妆品中的巨大应用价值是分不开的。
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收录的近9000种原料中,植物原料就超过了1/3,达到3400多种。实际上,国内已知的植物约有35000多种,也就是说,真正应用于化妆品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可供挖掘的空间之大不言而喻。
由于地理方位、自然气候的不同,每个省区的特色植物也各有不同,地缘性特征相当明显。要挖掘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并推进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了解各省区的特色植物分布情况非常必要。
鉴于此,2024CiE美妆创新展整理出《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图鉴》(以下简称《图鉴》),对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的整体分布、每个省区的代表性植物进行了全面呈现,以期为植物类化妆品原料的创新与应用提供灵感。
其中,《图鉴》相关专业内容参考了江南大学王建新老师主编的《化妆品植物原料大全》《新编化妆品植物原料手册》等,道地药材数据来自《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希望能够给到大家更加专业的指引。
全国共分9大道地药材产区
从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的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区位差异十分巨大。
整体上,《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图鉴》将全国分为9大产区,包括北药产区、南药产区、云贵药产区、怀药产区、广药产区、关药产区、淮药产区、浙药产区、西药产区等。
就道地药材的产地来看,北药产区覆盖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南药产区覆盖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云贵药产区覆盖云南、贵州;怀药产区覆盖河南全境;广药产区覆盖广东、广西南部、海南、台湾等地;关药产区覆盖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淮药产区覆盖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浙药产区覆盖浙江及沿海大陆架;西药产区覆盖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西部)。
表1:《美妆原料圈》制作
不难发现,产区的划分,综合考虑了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
客观地理环境角度,纬度接近、自然生态条件相似的区域一般在同一产区。比如北药产区、南药产区、关药产区、淮药产区等。
资源集中性角度,某单个或少数省区资源集中度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也会被划分成一个产区。较为典型的如怀药产区、浙药产区、云贵药产区,皆为单独省份或相邻两省。
另有一部分产区,各省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等并不完全一致,但根据就近原则也组合在了一块。像广药产区,既有广东、广西南部较为接近的区域,又有海南、台湾等岛屿,环境与气候都存在一定差异。西药产区涉及的省域更广更散,东自陕西,西至新疆,跨度极大,自然条件变化也相对明显。
化妆品中植物原料有哪些功效?
特色植物原料能够引起关注,决定因素在于其功效。
根据江南大学王建新老师主编的《新编化妆品植物原料手册》,植物原料的功效可分为抗炎、抑制过敏、抑制毛细血管扩张、防治粉刺、抗菌防腐、紧肤、活血、美白、丰乳、防晒、抗衰、抗皱、抗氧、减肥、防治油性皮肤、保湿、生发、防脱、乌发、染发、去头屑、抑毛、口腔卫生、乳化、渗透、香料、抑臭等。
每一种功效,在不同省区都有相应的植物原料,总结如下(部分):
表2:《美妆原料圈》制作
1.抗炎。包括广东的刀豆、云南的三七、辽宁的紫草等。
2.抑制过敏。包括天津的地肤子、海南的益智、山西的黄芪、重庆的黄芩等。
3.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包括黑龙江的北五味子、宁夏的枸杞、内蒙古的黄精、青海的大黄等。
4.防治粉刺。包括湖北的苍术、台湾的积雪草、上海的桑叶等。
5.抗菌防腐。包括广东的广藿香、辽宁的芍药、天津的苦参等。
6.紧肤。包括四川的川芎、浙江的山茱萸和粉防己、江西的车前草、陕西的水飞蓟、黑龙江的防风、山东的牡丹、安徽的茯苓、江苏的紫苏等。
7.活血。包括安徽的石斛、甘肃的当归、山西的党参等。
8.美白。包括福建的太子参、安徽的白薇、新疆的光果甘草、内蒙古的锁阳等。
9.丰乳。包括吉林的人参、河南的何首乌、广东的柚等。
10.防晒。包括广西的山柰和苏木、浙江的山姜、云南的罗勒和草果等。
11.抗衰。包括河南的牛膝、湖南的玉竹、甘肃的甘草、吉林的西洋参、陕西的秦艽、新疆的雪莲花、海南的椰子、上海的藏红花等。
12.抗皱。包括山东的徐长卿、河南的绿豆、新疆的榅桲等。
13.抗氧。包括河北的连翘、青海的沙棘、山东的玫瑰、福建的迷迭香等。
14.减肥。包括广东的广金钱草、安徽的决明子、广西的扶桑、江西的泽泻等。
15.防治油性皮肤。包括辽宁的龙胆、河南的地黄、河北的酸枣、海南的芦荟、湖南的葛根等。
16.保湿。包括内蒙古的肉苁蓉、天津的蛇床子、吉林的淫羊藿等。
17.生发。包括福建的木蝴蝶、陕西的丹参、云南的猪苓等。
18.防脱。包括河南的山药、云南的玄参、重庆的辣椒等。
19.乌发。包括贵州的天麻、陕西的升麻、湖南的夏枯草等。
20.染发。包括安徽的茜草、广东的指甲花、甘肃的菘蓝等。
21.去头屑。包括贵州的沙参、河北的苦木、四川的姜黄等。
22.抑毛。包括河北的柴胡、四川的黄柏、广东的广藿香等。
23.口腔卫生。包括黑龙江的刺五加、广西的两面针、上海的益母草、湖北的黄连、西藏的麝香草等。
24.乳化。包括云南的重楼、甘肃的七叶树、四川的皂荚等。
25.渗透。包括西藏的冬虫夏草、内蒙的亚麻子、广东的佛手等。
26.香料。包括台湾的肉豆蔻、江苏的茉莉花、新疆的薰衣草等。
27.抑臭。包括湖北的大血藤、广西的山鸡椒、河北的连翘等。
植物原料的机会与挑战
正如上文所提,无论是从政策环境,还是从可使用植物资源来看,植物原料都具备较大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其中,某些省区凭借突出的资源优势,在植物原料的开发和应用上更是受到行业瞩目。
以“植物王国”云南为例,全省高等植物种类就达到了15000余种,中药材总种植量位居全国第一,三七、重楼、水龙、猪苓、玄参、罗勒、草果等,都能应用于化妆品。作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化妆品企业之一,贝泰妮目前已经成功备案7款化妆品新原料,特色植物原料就有5款,包括水龙提取物、南方红豆杉嫩枝提取物等。
而四川常用药材品种数量和道地药材数量均为国内TOP1,其中道地药材应该在86种以上。此外像山东、甘肃等省份,道地药材资源也处于全国前列,具有极大的植物原料开发价值。
除了特色植物资源丰富、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外,市场对植物原料的需求日益提升,也让其创新与应用充满更多可能。
不过,植物原料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一,技术研究和创新有待加强。可以看到,植物原料的采集、提取和加工技术等,尽管相比以往有些进步,但仍较为基础,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其二,管理标准有待统一。目前,国内化妆品植物原料的标准多为行业标准,且基本针对某一种具体原料,相对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规范,这对于植物原料的应用极难形成有效管理。
其三,功效评价、安全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如今,化妆品植物原料还缺乏相对客观的功效评价方法和安全评估标准,是否真实添加、添加后是否真实有效、毒理性数据是否完备等等,验证尚存在一定障碍。功效和安全验证不完善,就极易产生一些行业乱象。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油橄榄事件”,便是例证。
总的来看,特色植物原料可供挖掘的应用价值相当可观,而要促进其发展,配套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可或缺。这就需要上至法规政策、下至企业、机构共同推动。
只有全面协同,“以中国植物,造世界原料”的目标方能实现。
文章来源:美妆原料圈 ,作者易尧
相关阅读:
特色植物资源研究迎来春天?化妆品植物新原料盘点:备案情况与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