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二)

中国农药登记 中国农药相同原药登记 中国新农药登记
2023年12月13日

1、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缓释粒剂应如何开展试验并测定试验溶液浓度?

答:上述类型制剂需采用静态法进行试验。试验时分别测定(囊内)缓释有效成分的游离态和全部态浓度。建议通过离心的方法检测水样中的游离态浓度,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检测水样中的全部态有效成分。

2、当供试物为原药,以水中溶解度上限作为试验浓度时,若死亡率(或抑制率)

答:当供试物在水中溶解性较差时,预试验阶段应安排饱和溶解度探索性试验,以确定试验条件下供试物在试验体系中可达到的最大溶解度。为了增大供试物在试验液中的溶解,可采取超声、搅拌、振荡、加助溶剂等措施。具体方法可参考OECD GD 23和OCSPP 850. 1000相关指导文件。当使用助溶剂对提高水中溶解度作用不大时,优先使用直接溶解法。当供试物在饱和状态下未表现出急性毒性时,即最大溶解度下死亡率(或抑制率)<50%时,可以“LC50 (或EC50)>该试验浓度上限”作为试验结果。试验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饱和试验液制备方法(含前期对试验液制备的探索性试验过程),提供供试物的水溶解度,并对饱和溶液进行评估。

3、是否所有试验液均应进行离心或过膜处理以获得真溶液?

答:真溶液是指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中。水生生物试验中,应将供试物配制成均一和稳定的溶液、悬浮液或乳状液开展试验,不应片面追求“真溶液”(尤其是当供试物为混配制剂时)。以下情况可以将受试生物直接暴露于试验液中开展试验:①不经过膜/离心处理,试验液呈现均匀、分散状态时;②试验液中存在微量不溶物,但预试验结果表明不溶物不会对试验生物产生物理性损伤/致死等作用的。但应注意,采用上述试验液直接染毒的情况下,应在有效成分浓度检测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将水样进行离心/过膜处理获得真溶液后再进行后续的前处理操作。

4、当供试物为悬浮剂,配制成试验液静置后产生沉淀时,可否进行抽滤或虹吸处理?

答:短暂静置后出现沉淀时可通过抽滤、分液漏斗或虹吸等方式分离沉淀物;试验过程中出现沉淀时应进行记录并写入最终试验报告,并建议使用损失后的测量浓度算术平均值表示试验结果。上述情况下,为测定试验液中有效成分浓度进行相关前处理前,应将水样进行离心/过膜处理,以获得真溶液。

5、试验液体积过大不宜进行离心处理,而过膜速度又很慢时,可否提前1d制备试验液并开始过滤?

答:试验液体积较大时,可采用适当增大滤膜孔径、分液漏斗或虹吸等方式去除悬浮物后用于暴露。但是,为测定试验液中有效成分浓度进行相关前处理前,应将水样进行离心/过膜(滤膜孔径≤0.45pm)处理,以获得真溶液。至于可否提前1d配制试验液并过滤,应综合考虑供试物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6、对于有效成分溶解度相差较大的混配制剂,应如何制备试验液?

答:开展混配制剂毒性试验时,应优先考虑直接将储备液稀释到试验浓度,配制成悬浮液或乳状液,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在暴露前对试验液用分液漏斗、虹吸、离心、过膜等方式去除悬浮物。不宜采用将储备液过膜/离心后稀释的方法配制试验液,该方法易导致试验液中各有效成分的配比较其制剂产品中的配比发生很大变化。

7、混配制剂产品中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有时差异较大,会出现一个组分的含量低于仪器检出限而另一组分超出仪器检测限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各组分分别采样检测,针对不同组分分别采取稀释或富集等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

8、对于毒性较高或水溶解度较低的农药,由于试验浓度较低,有时无法检出,可否不对试验液浓度进行测定,而通过测定储备液浓度推算试验液浓度?

答:首先,应分析有效成分无法检出的原因,包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如菊酯类农药应采用气相色谱法用ECD 检测器进行检测)、前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等。然后,通过采用更适宜的分析方法、更高精度的分析仪器,以及提高前处理技术水平等技术措施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每个处理组中的试验浓度。

经过多种改进仍无法检测的,应在试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化学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以及最终选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确认所选用的方法已经是目前最先进的(包括采取了可行的浓缩处理)。缺少满足定量检测要求的分析方法时,试验应选用半静态方法或流水式方法。

所有处理组浓度都无法定量的,可采用储备液的实测浓度推算试验液的理论浓度;当部分处理组浓度可定量,部分处理组浓度低于定量限时,在分析方法正确、有效且试验过程中进行了供试物浓度检测的前提下,对于未检出供试物的,也可使用供试物的检测限作为终浓度;对于检出供试物但不能定量的,可用分析方法定量限的1/2作为终浓度。半静态试验中,初始浓度可检出,24h浓度无法检出时,试验结果可以初始实测浓度计。如可行,建议适当增加检测频率,如暴露后12h。

以上内容来源:《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常见问题解答》

相关阅读: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一)

从执法实务谈农药的认定:农药管理范围界定与认定流程(含案例解析)

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品种登记管理现状、健康安全评价及未来展望

如何判断农药的登记类型?农药登记有哪些种类?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

关注“瑞欧农药登记百分百”

获取更多中国农药登记合规新资讯

瑞欧科技-农药登记百分百

关注 “农化合规24小时”(境外农药登记)
关注“农药登记百分百”(中国农药登记)
聚焦全球农药登记管理,提供农药法规新动态,专业解读合规要点,助力农药相关企业、行业新发展!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6630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一)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三)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陆生生物毒性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一)
中国农药登记之环境归趋试验:共性问题(问答合辑)
中国农药登记中环境影响问题合集(五):急性毒性试验与吸附试验
中国农药登记中环境影响问题合集(一):可减免环境影响试验资料情形
中国农药登记中环境影响问题合集(四):抑制试验相关
中国农药登记中环境影响问题合集(六):水-沉积物试验与代谢物
中国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样品要求总结
中国农药登记中环境影响问题合集(二):扩大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