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全球较为先进、全面、系统的农药研发、农药试验、农药登记、农药生产、农药加工、农药运输及原材料供应等的农药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农药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我国农药原药的总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农药出口量占全国农药年产量的85%以上,我国农药对世界农药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世界农药市场对我国农药生产的依赖也在逐步增加。
农药属于刚需,且弹性较小的工业产品,需求对价格并不敏感,供给对价格相对敏感,我国在当前的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我国农药走出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药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药的基本情况、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也对我国农药走出去进行了深度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基本情况
1.1 农药产品登记多元化,满足我国粮食生产需要
2013~2023年,农药登记产品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4.38%。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登记的产品总数达到47 880个,仅限出口登记761个,登记有效成分747个,登记企业1 917家。2024年1~10月,我国新增农药产品2 078个。其中,大田用药新增1 995个、卫生用药新增83个。2024年已发布2个登记公告,批准12个新农药、17个新产品登记。其中,包含除草剂9个、杀菌剂6个、杀虫剂2个。农药产品登记有不同含量、不同剂型、不同复配制剂、不同使用范围等,呈现多元化,完全可以满足我国粮食生产需要。
1.2 我国农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在58%以下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期间利润率过高、抢夺专利临期产品市场、产能转移和部分企业盲目投资扩产等因素影响,一些相同原药和制剂项目匆匆上马,导致我国农药产能过剩,且呈现同质化,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赛道拥挤。2022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卫生用药等五大类农药产能均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仅有30%~60%。其中,除草剂产能利用率最高,也仅达58%。据统计,2024年1~8月,产能居前5位的除草剂原药有草甘膦、2,4-滴、莠去津、草铵膦、百草枯;产能居前5位的杀虫剂原药有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敌敌畏、杀虫单;产能居前5的杀菌剂原药有百菌清、代森锰锌、戊唑醇、多菌灵、嘧菌酯。行业投资热点产品包括草铵膦、精草铵膦、烯草酮等除草剂,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联苯菊酯等杀虫剂,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这些均为老旧农药,有些品种的抗药性已经非常严重。
1.3 生物农药稳步增长,增添IPM重要元素
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生物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按有效成分计算共有140个,制剂产品2 000余个。2024年,批准登记的新农药中,生物农药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50%,且均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生物农药的登记和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化学农药的抗性,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增添重要元素。目前,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春雷霉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赤霉素、乙基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及信息素等产品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好。
1.4 特色小宗农作物登记产品显著增长,基本解决无药可用难题
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经有特色小宗作物上的登记产品共7 197个,登记产品数量显著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其中有34种特色小宗农作物首次实现登记农药“零的突破”,较2016年的1 800个有了显著增加。在豇豆、韭菜、枸杞、芹菜、大蒜、姜等27种作物上登记使用的农药产品数量超过100个,基本上能够满足作物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需要。人参、三七、铁皮石斛等中药材以及杨梅、荔枝、火龙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上的无药可用问题得到缓解。
1.5 推进高毒农药的禁限用措施,农药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我国高毒农药禁用计划,2023年农业农村部撤销了灭多威、克百威、氧乐果、涕灭威等4种高毒农药的登记;2024年,鉴于在储粮害虫和土壤熏蒸防治线虫等病虫害防治中缺乏安全有效的替代药剂,而对两种高毒农药—磷化铝、氯化苦,采取了专业化使用的管理措施。
1.6 微毒/低毒农药成为登记主流,体现农药登记产品绿色高质量
当前我国微毒/低毒农药的占比由2013年的78.3%,提升至2023年的86.2%,2024年新登记的农药产品均为微毒或低毒。当前微毒和低毒农药成为登记主流,这充分表明我国农药登记产品正朝着绿色高质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2月2日在“一带一路”第四次工作座谈会上专门讲国际形势,明确指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受到当前风云诡异的国际形势影响,我国的农药出口作为农业的重要投入品,必然会面临一些挑战。
2.1 局部战争严重干扰农业生产,必然对农药需求造成影响
当前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叙以冲突等不断加剧。欧洲粮仓的正常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不仅无法保证之前的大量出口,反而对粮食的需求在显著增加。局部战争严重干扰农业生产,必然对农药需求造成影响。这对全球的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提出严峻挑战。
2.2 老龄化和气候变化,需要增加农药使用
全球都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病虫草害入侵蔓延加重,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人口流动及全球化进程,也为病虫草害的蔓延和世界各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带来挑战。这都是为增加农药使用创造了条件。
2.3 全球化学农药减施,增加市场竞争
FAO号召全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风险,与我们国家2015年提出的化学农药零增长不谋而合。全球已有168个国家对化学农药采取了减量或禁限措施。鹿特丹公约列入附录3的农药品种已有38种,且2024年9月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20次会议通过了毒死蜱风险管理草案的审议,将毒死蜱列入公约附件A,仅设置了较小用途的特定豁免,具体包括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柑橘介壳虫;花生蛴螬和甘蔗甲虫等地下害虫防治;蝗虫防治等植物保护用途;牛身上的蜱虫防治;建筑物地基中木材的蛀虫和白蚁防治。2024年12月10日美国环保署发布了一项最新政策,终止了毒死蜱产品的所有食品用途,但保留了特定州的11种作物的使用许可。根据现有数据进行测算,仅保留这11种食品用途预计将使美国每年使用的毒死蜱平均用量比历史使用量减少70%左右。欧盟有近千种农药未能通过再评价。我国已明确禁用了50多种农药,限制使用了20多种。
2.4 我国农药出口量稍有增加,价格和利润率下跌明显
我国农药出口数量同比上升,但是农药价格持续下降,利润跌幅较大。我国农药出口量占农药产量的比重稳定在85%左右,且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主要有巴西、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纳及美国等。2024年前8个月,出口占比达89%,占世界农药需求的60%以上。2024年1~8月,农药出口货物量为266.2万吨,同比增长26.8%;折百数量为133.1万吨,同比增长34.3%;出口数量大增,出口金额3.4%,农药出口价格和利润都不断在持续下降。
2.5 主要贸易国不公平竞争,降低我国农药出口优势
有专家预测,美国新任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可能会全面增加进口产品关税,必然让国际贸易战升级加剧。近年来,印度化工的迅速崛起等,都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严峻的国际竞争,尤其是不公平竞争,会显著降低我国农药出口的优势。
2.6 新农药创制难度大,出口以老品种为主
据统计,我国出口量比较大的都还是一些老品种,比如大量出口的除草剂有草甘膦、2,4-滴、莠去津、草铵膦、百草枯等;杀虫剂有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敌敌畏、杀虫单等;杀菌剂有百菌清、代森锰锌、戊唑醇、多菌灵、嘧菌酯等。按照新修订的条例和登记资料要求等,新农药的登记技术门槛显著提升,登记周期和登记费用显著增加。国内创制的新农药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2.7 主要贸易国政策变化大,缺乏系统的梳理
据了解,主要农药进口国的登记法规、技术标准等都有一些较大的变化,但国内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梳理,国内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缺少专业技术团队,面临的相应的压力和挑战比较大,而不得不委托咨询服务公司开展境外登记。
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2月2日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我国农药企业的快速发展要与“一带一路”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1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出口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4年11月20日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签署联合声明,《我国和巴西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双方签署和达成一致的共有38项合作文件,其中第12项,也是唯一的一项农业方面的合作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农业和畜牧业部关于农药管理和技术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总书记亲自搭台,我国的农药行业协会、农药出口企业就需要积极开展沟通和协调,加快推动在巴西的产品登记与市场销售等工作。
3.2 加强与贸易国合作交流,加快推动出口
作为农药产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与主要贸易国的农药管理机构加强技术合作交流,签署了很多合作备忘录,比如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埃及、巴基斯坦、乌克兰、阿根廷、柬埔寨、土耳其、越南等签署了加强农药管理的合作备忘录,2025年计划与智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些农药管理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增进了与主要贸易国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优质农药的出口。
3.3 做好境内外登记和市场推广,加快推动出口
按照《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及部269号公告等要求,做好境内外的登记和市场推广,可以借助国内和国际的官方或技术平台,去主要贸易国开展登记和综合技术展示,做好境外市场的开拓和技术攻关,比如巴西的农药销售和使用市场就比较大,但在巴西的登记难度很大,不仅试验周期和登记周期比较长,又涉及OECD和EPA的GLP实验室等规范性要求,这次借助习近平总书记与巴西签署农药管理合作备忘录的东风,有必要加快沟通和协调,增进了解和互信,推动我国农药出口。2025年5月CCPR年会计划将在智利召开,CCPR年会有60多个国家农药管理机构代表、10多家国际组织参会,出口型农药企业可以考虑安排技术代表和外贸代表参加,不仅要关注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也要重点关注周期性评估中老旧农药的替代问题。
3.4 研发高效安全的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出口
可以规划设计一下全球的主要需求、主要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情况,找准国际市场的定位,最好是国内强强联合的竞争战略,以国内创制的新农药为核心,研发高效安全的核心技术,才好与国际大公司竞争,尽可能减少内耗,避免无序竞争。之前的农药出口贸易还只是输出产品,今后就得考虑增强技术服务理念,用切实管用的核心技术去帮助主要贸易国的农户们解决农业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当地农业生产,成为当地农户们的真正朋友。
3.5 打造良管、良药、良法及良械的我国品牌,加快推动出口
需要密切关注国际重大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尤其是跨境重大病虫草害的灾害应急防控。2024年3月份,我国与尼泊尔联合承办了FAO亚太植保委员会农药管理执行委员会生物农药培训班,本次培训是我国首次组织我国技术专家赴境外承担FAO-APPPC培训任务,针对亚太区域跨境病虫草害的有效防控安排设计了技术报告和田间示范试验,展示了我国新型生物农药研发与创制的最新成果,展示了我国生物农药的良管、良药、良法及良械,首次实现了我国生物农药“五个走出去”,即推动专家走出去、推动产品走出去、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推动装备走出去、推动政策法规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产品和装备是硬联通,法规和标准就是软联通。要做大做强我国农药品牌,维护好我国农药的国际声誉。最近公安部查了一批网上经营假农药的案件,在国际上也经常听到一些负面声音,比如产品的五年质量保质期,网上非法贸易及假冒伪劣农药等,这些都会影响我国农药品牌的声誉。
3.6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推动出口
只有了解和熟悉国际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充分掌握国际技术标准的精髓,才能合理运用技术标准,促进我国农药的产业做大做强。可以基于现有的FAO、WHO、EPPO、CIPAC等国际或区域标准框架,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区域性或国际性的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抗性监测及检测标准、生物农药技术规程等,给出我国智慧和我国解决方案。这些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属于“软联通”的范畴,与农药产品质量和科学合理使用密切相关,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药出口。
3.7 聚焦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出口
未来十年美国将围绕系统认知分析,精准动态感知数据,科学基因编辑,微生物组学等关键技术寻求突破。我国面对国内和国际在植保和农药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是比较急迫的是去低质化和同质化,必须提倡科技基础上的差异化竞争赛道,需要关注全球变化与低碳耕作,病虫草害的智能监测,转基因、基因编辑、RNA农药、纳米农药,组合生物化学与化学农药的配套技术等,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将是未来的热点,轻简化全程化智能化的植保解决方案和综合配套技术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需要,将带动我国农药出口。
3.8 积极推动“一国一策”,加快推动出口
据了解,我国农药出口的主要贸易国在农药登记法规、技术标准、主要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抗药性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的相关技术资料还比较少,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有必要组织农药行业的技术力量加大主要贸易国的相关情况的全面系统研究,把主要贸易国的相关情况搞细搞透,尤其是农药登记的难点问题、GLP的技术要求等,以供我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参考,以提高登记效率,让企业少走或不走弯路。积极推动一个贸易国一套系统全面的技术资料,即“一国一策”,将加快推动我国农药出口。
3.9 加大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推动出口
农药出口贸易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技术、法规、专利、市场、使用,还要掌握主要贸易国的官方语言。有必要加大培养力度,做好我国人力资源的梯度布局与培养规划设计,加强我国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优质农药产品和配套关键技术的竞争,更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竞争。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我国正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公正的世界和更可持续发展星球为己任,为全球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我国解决方案,贡献出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微语农药
来源:《农药科学与管理》2025年第1期,作者:赵可利,张宏军
*本文为本刊专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