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作为全球农业的重要增长区域,在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双重压力下,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转型需求。2025年9月10-11日,在由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17届全球化学品法规年度论坛“全球农药登记合规与创新”会场上,新加坡Pacific Agriscience公司董事总经理C S Liew先生,围绕“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东南亚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与大家展开深入交流。

近期行业动态
Liew先生指出,大型化肥和农药企业正积极采用生物制剂以改善土壤健康,生物制剂领域的初创企业与化工巨头之间存在合作机遇。但面对占全球84%、户均耕地不足2公顷的小农户,生物制剂的推广仍面临艰巨挑战,需依靠监管政策与消费者需求共同推动市场。同时,劳动力短缺促使无人机应用量持续增长,新型专用制剂的需求增加。
中印两国在新型农药分子合成上取得进展,但企业普遍面临产品注册成本高(数据互认尚未达成)和市场准入难(欧美日等高利润市场门槛严苛,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竞争激烈)等问题。
农资行业的当前挑战与机遇
气候变化正在推动农业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这为能够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技术与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生物刺激素及微生物产品的应用有助于企业获取碳信用额度。此外,农药抗性管理的需求使得部分传统产品(如有机磷类)正在回归市场,而劳动力短缺则持续加速着物联网与农场监测技术的部署和应用。
面对这一趋势,Liew先生总结道,研发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仍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东南亚作物种植:粮食安全与出口机遇
Liew先生指出应当根据东南亚主要作物的出口状况判断市场潜力与风险,例如下列农产品的市场形势:
油棕:印尼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生物柴油计划将于2026年由B40升级至B50;中国计划投资90亿美元发展棕榈油加工业。
甘蔗:阿联酋拟向印尼甘蔗产业投资20亿美元。
可可:非洲产区的气候与病毒问题为东南亚带来发展机遇。
咖啡:越南是全球最大罗布斯塔咖啡生产国。
榴莲等热带水果:泰国、越南榴莲对华出口额分别为40亿和30亿美元,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水稻:东南亚进口国需提升本土产量,生产低碳水稻可作为差异化路径提高产品价值。
Liew先生特别提醒,粮食出口需警惕化学农药残留。2025年初泰国、越南榴莲因农残问题对华出口受阻。可考虑应用AI与区块链技术(例如VeriPura)保证生产合规性并提升工作效率。
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威胁与机遇
展望
在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竞争的复杂背景下,东南亚农资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企业可考虑将东南亚作为第二生产基地,以规避贸易风险并贴近终端市场。企业应聚焦开发差异化产品,推动适应小农户需求的轻简化技术,并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工具提升供应链可信度和合规性,在高度分散但迅速发展的农化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
相关阅读:
化学品合规
化妆品合规
检验检测
安全管理智能化
绿色低碳可持续
药品合规
食品合规
食品接触材料/再生塑料
中国农药登记
境外农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