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0|实现「能源管理」降本增效,这些全球知名企业为何选择它?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2023年7月31日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家企业参与到EP100中,包括施耐德电气、西门子、希尔顿、高盛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涉及酒店、房地产、能源等多个行业。

  • EP100是什么

  • 为什么加入EP100

  • EP100申请现状概览

  • 如何申请加入EP100

为应对全球变暖为人类带来的挑战,国际上涌现出了多个倡议组织,鼓励和支持地区、企业等开展减排行动。

例如RE100倡议,鼓励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以降低非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已有400+企业加入该倡议(详情可点击了解)。

此外,众多头部企业纷纷加入致力于提升能源生产效率的EP100倡议。这EP100又是什么?它与能源生产效率有何关系?应该如何加入呢?

接下来,我们将带大家一“碳“究竟:

EP100是什么

EP100 (Energy Productivity 100),是国际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与节约能源联盟(Alliance to Save Energy)在2016年共同发起的全球能源生产效率提升倡议。

加入EP100的企业必须在下列三个承诺目标中至少选择一项进行承诺,并每年披露相关进展与数据:

  • 将能源生产效率提升2倍:企业需在25年内将其在全球的能源生产效率翻倍;

  • 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在全球拥有商业大楼或生产厂房的企业,需在10年内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提升能源生产效率;

  • 拥有并实际使用净零碳建筑:企业拥有、使用和开发的的建筑需在2030年前达到净零碳排放。

备注:能源生产效率指企业每消耗单位的能源产出的经济价值,计算公式为能源生产效率 =经济产出(如:GDP)/ 能源消耗(如:用电度数(kWh))。

为什么加入EP100

 降本增效:通过提高能源生产效率,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实现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降低运营生产成本;

 确保长期的能源安全:通过开展能源多元化的措施,降低企业对于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从而提高企业的能源安全;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加入EP100,可以彰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品牌信誉度。

 EP100现状概览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家企业参与到EP100中,包括施耐德电气、西门子、希尔顿、高盛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涉及酒店、房地产、能源等多个行业。

据官网统计,当前EP100成员节省的电量高达1,085太瓦时(TWh),甚至超过了巴西和加拿大年度用电量的总和。相应减少约3.8亿公吨CO2e,远超丹麦、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年排放量总和。

我国企业也在积极响应,均选择了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这一目标并提出相关承诺,部分举例如下:

EP100申请现状概览

如何申请加入EP100

加入EP100通常需要几周至数月的时间,具体步骤如下:

申请加入EP100流程

目前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是许多国家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我国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多项能源相关政策,众多企业也通过革新生产技术、管理设备能耗、建设数字节能系统等方式,实现自身了减排需求。

企业可基于已采取的行动及发展目标,申请加入EP100,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扩大对消费者、供应链的影响力。

关注瑞欧科技“碳索新未来”公众号,后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更多国际倡议,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硬核!杭州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补助

2023申报在即!什么是绿色工厂?如何申报?评价指标有哪些?(附各地补贴政策)

最新20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揭示:双碳趋势下,鼓励哪些?限制哪些?

▼▼

关注“碳索新未来”

获取全球“双碳”新资讯

瑞欧科技-碳索新未来

关注 “碳索新未来”
专注解析“双碳”专业知识,提供“双碳”前沿观点,研究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碳目标!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7555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双碳报告|从全球共识到全球行动,“碳中和”目标未来真能实现吗?
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实现减排不容易?看看这些企业是如何做的!
一碳究竟·国际篇|苹果公司呼吁全球供应链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52期)
应对气候变化,为何需要绿色供应链?
“双碳”目标两周年:“双碳”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中国定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首个全国生态日,为何定在8月15日?设立背景及我国环保领域立法情况简介
人大代表建议:双碳新形势下,石化企业可这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企业碳核算?企业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核算标准?
如何推动制造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我国首个指导意见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解读|中国碳市场发展及能源绿色转型的路径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