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发布 2023 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
碳足迹因子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而电力碳足迹因子具有基础能源属性,是核算各类中下游产品碳足迹的必要前提。此前,国外数据库的中国默认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滞后且偏高,而我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持续空白。
基于此,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电力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和因子测算工作,形成了 2023 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并首次以生态环境部公告形式发布,具体数值如下。
(来源:生态环境部)
因子特点:国际接轨,贴合国情
本次发布的碳足迹因子在数据获取上严格遵循了国际碳足迹核算的基本规则。
此外,在测算过程中深入调研了大量典型代表案例,大部分采用了国内企业的实测数据,确保了案例的丰富度与代表性。所得数据相较于Ecoinvent、GaBi等国际数据库中的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值更低,更贴近我国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凸显了我国电力结构的优化成果与技术进步水平。
与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区别
核算范围不同
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只考虑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而电力碳足迹因子则还包括了上下游碳排放量,如原材料获取阶段、设备获取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等。可以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电力碳足迹因子的一部分。
应用场景不同
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主要用于计算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即用于企业碳范围一和CBAM。而本次发布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主要用于计算电力消费产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即用于产品碳足迹和企业碳范围三。
本次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发布是我国在碳足迹管理领域的重要一步,它填补了国内关键数据的空白,为各行业产品核算电力生产与消费产生的碳足迹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未来,随着生态环境部及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深化研究、数据更新以及国际交流等工作,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将不断完善,在助力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提升国际绿色低碳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属于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相关阅读:
规范产品碳足迹量化,国家标准委下达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