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全民重视的好书---《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危局》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4日
<<史记·郦食其列传>>中,曾载"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发展历经了漫长的狩猎采集时代和农耕时代,进入了以工业生产为基础辅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推动生产力的工业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渐渐集中化、规模化。有史以来,人类的食物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丰富过。然而,在量化生产、利润至上的经济高速列车上,食品产业亦同其他产业一样,绑在了利益的链条上。随着食品产量的逐年上升,品种的逐渐多样,食品的质量却背道而驰反向滑行。近些年来,轰动全球的食品问题大事件频发,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竞成了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杀手,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令政府头疼、民众焦虑、媒体热议的焦点话题。在全球罹患“食品安全焦虑症”的非常时期,著名经济学家董志龙先生又一本热销好书《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危局》面世。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危局》全书共五个章节。“食品安全震动世界,食品化学化危机”,“转基因食品安全门”,“百姓餐桌危机”,“粮食安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作者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一个经济学家的高视角、大视野和人类社会学家的良知与责任,聚集与民生密切相关与百姓大事息息相通的焦点事件,通过原版的新闻调查、媒体热评和详尽的数据,全方位地透视了近些年来全球尤其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事件,深度解释了令全球恐慌的 “疯牛病”、“二恶英”、“沙门氏菌”事件,真实还原了韩国的“劣质饺子”、日本的“低脂肪奶”、台湾的“塑化剂”和我国的“毒奶粉”、“毒豆牙”、“瘦肉精”、“假燕窝”等重大食品安全案例,全方位展现了全人类目前最关心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向读者大众详尽解释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和潜在的危机,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国政府的解决之道,客观、真实,令人信服,引人深思。

  掩卷此书,心情沉重非比寻常。透过“二恶英”事件的始末,想想垃圾围绕的城市,无论是婪烧还是填埋,不是污染空气就是占领和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域,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食品安全,这是一个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透透桩桩件件的食品加工链条中的“化学品掺入”事件,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时代,食品企业同样被死死绑在利益的链条上,企业不断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丢掉了人性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铤而走险,而最终害人害已。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好事可能不出门,而坏事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传遍全球。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伤害的是消费者,而倒下的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整个行业。挥之不去的“二恶英”事件,让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2001夏天的日本“低脂肪牛奶事件”,彻底打跨了世界十强、日本第一的雪印乳业公司,最终不得不改名换姓,和其他两家日本牛奶公司联营,推出新商标“惠奶”,一家经营了近百年的老字号“雪印”品牌就这样死去了。2014年6月韩国“劣质饺子”事件发生3天后,涉案公司“景象食品公司”总经理最终无法面对公众的斥责与声讨,写下遗书向国民谢罪,然后投江自杀。瘦肉精事件后,中国头号肉制品企业双汇,从站立到爬行。“三聚氢氨”事件发生后,品牌价值达150亿的三鹿奶份瞬间倒闭,从此市场无“三鹿”。 “三鹿”死了,“三鹿”主要负责人田文华在铁窗内开始了漫长无期的反省。透过此书“三鹿”事件的深度还原,感觉三鹿虽然咎由自取,但死得有点儿屈。“三鹿”万万没想到,揪出毒奶粉“原凶”的“三鹿”瞬间就把自己弄死了。在真相大白之前,三鹿集团为寻求结石患儿成批的答案,曾数度把产品送到北京权威部门检测,都是合格。经销的地方监管部门抽样检测,也是全部合格。后来是该企业某高官从国外一起饲料事件中看到了一个化学品名字拿到当地海关部门检测,才揪出“三聚氢氨”这个真凶。揪出“三聚氢氨”的“三鹿”死了,它死在知情不报,一错再错。“三聚氢氨”泄及了中国20多家奶企,有的奶企毒物含量甚至超过了三鹿,而且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奶业巨头,他们的企业仍然屹立称雄,他们的负责人仍高、大、上英雄盖世般地站立着。逍遥在铁窗之外的泄案者,我想,他们如果还有良知,应该在寂静无声的黑夜,为千千万万曾经被伤害过的消费者祈祷赎罪。其实,“毒奶粉”事件后,中国所有涉案或未涉案的奶企都经历了销量迅速下滑至今仍未恢复的惨烈后果,稍有条件的中国宝宝,从那以后,都喝着爸爸妈妈从各种渠道购到手的外国奶粉。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中国政府更是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确保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责任分工和统一协调。2010年4月,“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把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8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建立了我国首家食品安全的全国性法治研究机构。所有这些,都是一批又一批被有毒食品批量侵害的消费者,用健康甚至生命换来的。欣喜之余,不禁扼腕长叹。

  2011年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网站发布信息称,在针对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抽检中,发现血燕产品普遍存在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问题,问题血燕主要来自马来西亚。随后展开的调查则显示,中国市场上大量的“血燕”原来都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不法商人将白燕窝用燕子粪熏为红色而成。而之所以大量炮制对人体有害的“染色”燕窝,居然就是为中国内地市场量身定做,这不能不令中国消费者尴尬,而央视的新闻调查则揭示出,染色“血燕”的背后不但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而“血燕”本身竟然含有令人色变的致癌物质。

  《舌尖上的安全》一书,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毒假‘血燕’横飞,怎一个利字了得!”一节。这一章节,作者以科学探索的严谨态度,把中国民众朝朝代代视为最好食补原材的“燕窝”,追本索源,极地探险,加工跟踪,从而把这种只有中国人和极少部分其他国亚洲人才吃的东东,剥得体无完肤。马来西亚有5万间“引燕屋”的半人工燕窝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90%以上销往了中国。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中国“血燕”的市场需求每年就达200-300吨。马来西亚人说:中国吃燕子的人比他们国家筑巢的燕子还多,能不造假?”其实,造假链条的很多原罪,都是一些消费者的无知和迷信催生的。比如“毒血燕”,那些挥金如土一餐能抵穷人数年粮的“食补”消费者,难道自己本身没有原罪吗?西方人始终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花每公斤1.5-1.8万人民币,买那种成份为燕子唾液、消化道分泌物、粪便和虫子尸体碎末、泥巴的肮脏无比的东东吃,其中的蛋白含量还不及一块豆腐或1克猪肉。看来,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改变一些错误的传统饮食习惯,也应该列为食品安全的范筹。

  剖析《舌尖上的安全》一书所罗列的林林总总食品安全事例,可以发现,几乎有70%以上的问题食品都出在原料供应链条上。对企业好管,而对企业下游

  五湖四海的原材料供应商,不但国家法规鞭长莫及,就是企业本身也防不胜防。尤其是以散落农户为原料供应商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管理约束更是力不从心。这方面,需要各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有一个道德操守底线。董志龙在谈起创作该书时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事件的发源与起因多种多样,对人们带来的伤害与影响也各不相同。尤其令各国政府大伤脑筋的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人为因素,也就是某些食品企业置公众道德舆论于不顾,大肆生产伪、劣、毒、害食品,以谋取暴利,民众健康惨遭戗害,社会道德流失殆尽,企业品格深陷利益陷坑。这种现象日积月累已形成了一大社会毒瘤,并对民生造成了重大威胁,食品安全已成为民生头等大事。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利益链。利益所在,监管人员才铤而走险,置法律与法规于不顾。这是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一个关键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在于法律的约束,也在于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的建设,以及社会公民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有益于人类的书籍,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9世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期待读过《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迷局》一书的读者,在了解当今社会食品安全迷雾的同时,学会识别有害食物,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社会责任感。套用北大才女刘媛媛的话说:希望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一定不要变成你曾经所憎恨的那种造假者。如果你是一个菜贩,一定一定不要卖毒韭菜、毒豆芽;如果你将来从事食品加工,一定一定不要在食品中掺入苏丹红、三聚氢氨、塑化剂;纵使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也要操守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那就是一定一定不要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利益去伤害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如圆此愿,那此书算是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舌尖上的道德救赎。

关注 “瑞欧科技”
为您提供行业最新动态,解析市场发展趋势,共享优质免费资源,助力企业合规发展!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103822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食品追溯体系 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法修订将“重典治乱” 有助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昆山口岸集中销毁32批不合格进口食品
给螃蟹白菜办“身份证” 上海破解食品追溯难题
中药材热衷申请新食品原料现象值得关注
食品安全法修改“严”字当首 专家建议罚款“上不封顶”
9月进口不合格食品公布:统一雀巢三得利上黑榜
如何购买合规安全的月饼?
进口食品就一定“高大上”吗?去年几乎所有种类均检出不合格
新西兰蜜园白苜蓿蜂蜜等231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上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