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是我国实施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强制碳市场 VS 自愿碳市场
强制碳配额市场 | 自愿碳减排市场 | |
驱动力 | 政府强制 | 企业自愿 |
目的 | 限制特定行业的排放量 | 抵消碳排放量 |
交易中心 | 全国: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地方: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北京绿色交易所 |
登记结算中心 | 全国: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
主要交易产品 | 碳排放配额(CEA) |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
运营机制 | 通过区域内的减排目标进行碳排放配额的分配 | 通过碳信用的供求与交易实现减排 |
碳市场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全国碳市场的CCER的抵消比例不得超过5%的应清缴碳配额。地方碳市场的抵消比例依据各地要求有所不同。
碳市场的参与主体
强制碳配额市场 | 自愿碳减排市场 | |
参与主体 |
|
|
全国碳市场现状概览
强制碳配额市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涉及29个省市,履约完成率为 99.5%。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每日收盘价在40-60元/吨。
第二个履约周期为2年,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目前正在有序展开清缴履约, 履约完成率已超过60%。截至2023年10月2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碳价格维持在50元-80元/吨左右。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量价走势图源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
自愿碳减排市场
第一个履约期累计使用了CCER约3273万吨用于配额清缴抵消。目前仅剩的1000多万吨CCER难以满足第二个履约期的清缴需求。
在强制碳市场的驱动下,CCER市场即将重启,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抵消机会。
碳市场合规义务/碳资产开发流程
强制碳配额市场
纳入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需要每年核算并报告上一年度碳排放相关数据,并接受政府组织开展的数据核查,核查结果将作为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和清缴的依据。
国家将根据生产排放情况、技术水平和减排需求,给于重点排放单位一定的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在获得配额后,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碳市场对配额进行买卖。需在履约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排放量的配额。
自愿碳减排市场
CCER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根据有关规定要求,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具体流程如下:
我们呼吁企业积极准备,迎接碳市场的挑战和机遇。除了已经受到碳市场管控的企业外,其他准入的企业也需尽快学习碳市场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标准。同时,加快评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并为碳市场的应对制定相应策略和方案。
相关阅读: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发布,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生态环境部:统一登记和交易!2025年起,旧有CCER不再用于全国碳市场
▼▼
关注“碳索新未来”
获取全球“双碳”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