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在碳排放管理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要目标
短期目标(当前至2025年),夯实数据基础,建立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完善核算方法,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长期目标(2026至2030年),全面提升核算能力,构建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确保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的管控要求。
重点任务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方案》作为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重要配套文件,部署了8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
❶ 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建立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鼓励各地区制定省级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动地市级编制能源平衡表或简易能源平衡表等。
❷ 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作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建立数据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等。
❸ 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组织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企业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相关核算方法要求等。
❹ 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体系
研究制定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设定重点行业项目碳排放准入水平等。
❺ 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等国家标准,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等。
❻ 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尽快公布一批主要能源品类和重点基础产品碳排放因子,定期更新全国及各省级地区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和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等。
❼ 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
建立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机制,完善“电—碳分析模型”,研究建立碳排放预测预警模型,建设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站网和立体监测体系等。
❽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碳排放核算规则与国际沟通衔接,开展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
重要意义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中国政府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下进一步加强碳排放管理的决心,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举措。
这将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指明方向,推动更精确和一致的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报告。
与此同时,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随着统计核算体系的完善,碳市场的运行将更加顺畅,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碳减排中的作用,促进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企业应对
随着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完善,重点行业如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排放监管。企业在应对碳排放监管方面需采取更为积极和系统化的措施。
❶ 战略调整与规划
将碳管理纳入长期战略规划,建立或升级内部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积极探索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
❷ 加强数据管理与披露
建立碳数据库,培训相关人员以提高对碳排放数据管理的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根据新的统计核算标准调整报告满足相关要求,并通过透明的沟通和报告向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示其在碳减排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❸ 合规与风险管理
不定期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活动是否符合最新的法规和政策要求,识别和评估与碳排放相关的潜在风险,如碳税、碳交易成本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