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已介绍了“一号指南”《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详情可查看:ESG报告怎么写?《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来指导)。
本文将聚焦于“二号指南”《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的解读,该指南共设置了六章内容,旨在通过详尽的规则解读与操作指引,明确气候相关议题的披露要点,实现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的全面覆盖,为提升气候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标准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参照框架。
背景概要:今年4月,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规范了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11月6日,沪深北交易所在《指引》的基础上起草并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ESG报告要求。《指南》定位于《指引》的“教科书”和典型实践推荐,内容既包括披露要点提示和示例,也涵盖了重要概念解释、主要实施步骤、相关参考索引等,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健全治理、强化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以更好的实践推动更好的披露。
气候相关“双重重要性”评估
第一章与第二章深入阐述了气候相关影响、风险与机遇的理解方法,指导公司从其业务活动及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识别出潜在的气候相关表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表现对经济、环境和社会要素的具体影响,以及相应的财务影响与财务报表反馈,并最终将这些影响与特定的利益相关方群体相联系。
维度 | 说明 |
气候相关 影响重要性评估 | 具体化为对社会因素、经济趋势、技术因素、政策法律、自然生态等维度产生影响,进而对利益相关方产生影响。 |
气候相关 财务重要性评估 | 气候相关物理风险: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环境(急性物理环境,如风暴、洪水等;及慢性物理环境,如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等)改变给经济社会系统带来的风险(如财产损失风险等)。 气候相关转型风险: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政策、法律、技术、市场和声誉等方面的风险。 气候相关机遇:对披露主体产生的潜在积极影响,或全球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可能为公司带来的机遇,如采用低排放能源、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等。 |
评估流程:
1)了解与气候相关的公司活动和业务关系背景
公司活动和业务关系:如减排规划、低碳产品等。
受影响利益相关方:如供应商、承包商等
外部客观环境:行业基准、所在地相关政策法规等。
2)分析气候相关影响/财务影响的方式
业务活动的影响:商业模式、发展战略、价值链等。
气候相关表现: 生产高碳产品等。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影响下游低碳转型、加剧气候变化等。
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如下游客户排放增加等。
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如市场偏好低碳产品等。
气候相关风险/机遇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结果:如技改、原材料替代等。
财务影响:如成本增加等。
3)气候相关影响/财务影响的评估与确认
涵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分析影响/财务重要性评估因素
利益相关方与专家的参与
设置判定影响/财务重要性的阈值
形成财务重要性评估结论
4)气候相关影响的报告
报告评估流程
报告评估结果
气候相关情景分析
第三章倡导企业采纳情景分析法,以深入理解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与潜在机遇,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随时间演变对其业务产生的长远影响。
分析流程:
1)确定开展气候相关情景
分析的范围
业务覆盖范围
价值链覆盖范围
地理位置覆盖范围
风险范围
时间范围
2)选择气候相关情景
所属行业
待评估风险类型
业务运营所在地
确定的时间范围
3)确定用于情景分析的变量
发生频率
预期损失
碳价趋势
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
能源结构调整
4)确定情景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如风险等级代表等,
定量分析法:如风险影响的自产金额区间或占比等。
5)开展气候相关情景分析
无需逐年更新气候情景模型;
当业务模式经历重大变革(如收购、并购或业务转型)、先前的预估与当前实际状况出现偏差,或先前采用的假设被证实不再有效时,披露主体需重新进行分析。
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
第四章参考了GHG PROTOCOL的标准,为公司提供了详尽且明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流程及具体细节。(详情可查看:什么是企业碳核算?企业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核算标准?)
核算与报告流程:
1)界定组织边界
股权比例法
财务控制法
运营控制法
2)界定运营边界
范围一(直接排放)
范围二(间接排放)
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
3)计算温室气体排放
排放因子法
质量平衡法
4)报告与披露
附录提供了披露模板示例,需报告核算边界、报告时间、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来源等
《二号指南》鼓励具备条件的披露主体对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量进行核算与披露,并明确纳入具体排放类别。
如果核算全部类别的范围三排放难度较大,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先核算部分关键类别,并逐步扩大核算范畴。
如果范围三排放规模较小,或因数据缺失、收集能力受限等实际困难,企业可暂时排除这些类别的核算。关于确定纳入范围三排放核算的具体考量因素,可见下表:
因素 | 描述 |
规模 | 对公司预期的范围三总排放影响重大,例如相对公司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规模较大 |
影响力 | 公司对于潜在的温室气体减排活动可施加影响力 |
行业标准 | 行业特定标准已将其识别为重要的排放类别 |
风险 | 构成公司的风险(例如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中,如 诉讼、声誉等风险) |
外包 | 以前报告期在公司内部完成而现在进行外包的活 动,或公司外包而同行业其他公司通常在内部完成的活动 |
利益相关方 | 被利益相关方认为是重要的,例如客户、供应商、投资者等 |
气候转型
气候转型计划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议题,在第五章中并未对实际操作施加过多限制,而是着重激励企业设定立并追求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同时积极采取相应行动与措施。有效气候相关转型计划的特征包括:
与战略保持一致
以量化要素为基础
遵循有效的管理流程
具有可执行性
具有可信度
定期审查和更新
ESG披露要点
在“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这一“四要素”架构的指导下,第六章详细列出了22个披露要点,旨在加深上市公司对“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的进一步理解。
气候相关治理 | 气候相关治理机构 气候相关治理机构(人员)专业技能和能力 气候相关治理机构(人员)获取信息的机制 气候相关治理机构(人员)监督情况 气候相关治理机构将气候相关因素纳入决策的情况 |
气候相关战略 | 气候相关重大影响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影响(鼓励)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影响 气候相关转型计划 当期气候相关财务影响 预期气候相关财务影响(鼓励) 气候适应性 |
气候相关影响、 风险及机遇管理 | 气候相关影响、风险及机遇管理的流程 |
气候相关指标与目标 | 气候相关目标 气候相关目标实现进展 温室气体排放量 温室气体减排实践 碳信用额度来源和数量(如涉及) 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如涉及)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的登记与交易情况(如涉及) 参与其他减排机制的项目和减排量登记与交易 情况(如涉及) |
结尾
在众多ESG关键议题中,官方优先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指南,彰显了气候变化议题的核心地位。
该指南不仅促进了我国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与机遇管理程序的构建,以及情景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还激励企业积极评估并减少碳排放。
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碳盘查的公开透明披露与报告体系,加速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的进程,并强化了供应链各环节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携手推进气候行动的实施。
相关阅读:
企业如何履行ESG责任?2024中国最新ESG政策汇总及要点整理(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