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背景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工作正逐步推进,目前国内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主要聚焦于范围一和范围二(了解更多《企业碳核算第一步: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但对于电子、建筑、食品、化工以及快消品等行业企业而言,范围三排放大约占总排放的77%-90%。例如化工巨头巴斯夫表示其产品碳足迹70%来源于范围三中的外购原材料,正在积极开展供应链减排工作。(了解更多《化工巨头巴斯夫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未来供应商需具备什么条件》)
通过编制范围三排放清单,企业可以评估供应链中的排放重点、识别供应链中的能效和成本削减机会,并积极调动员工、供应商和相关利益方加入到减排行动中。
由此可见对于供应链排放占比较高的企业,量化范围三温室气体并开展减排工作是实现节能降碳的必经之路。
本篇内容概览:
范围三包含哪些排放源?
如何收集范围三的活动数据?
范围三量化/减排目标现状一览
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报告获取
范围3包含哪些排放源
范围三包含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除外购电力、蒸汽等以外的所有间接排放量,可以分为上游排放和下游排放。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及数据收集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排放源类别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量化与报告。
❖ 上游排放——与购买或收购商品和服务相关的间接排放
❖ 下游排放——与售出商品和服务相关的间接排放
如何收集范围三的活动数据
企业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活动数据来计算范围三的排放:
❖ 一手数据:价值链上的相关供应商或其他价值链合作方提供的原始活动数据,例如供应商提供生产某原料时使用了多少电。
❖ 二手数据:行业平均数据,如文献研究,政府统计报表,行业年鉴等。
在收集数据时,企业应优先从供应商或其他价值链伙伴处(原材料供应商、燃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废物管理公司等)收集高质量的一手原始活动数据。
供应商获取原始数据的方式包括,仪表读取、采购记录、物业账单、工程模型、直接监控、物料守恒、化学计量、或其他用于获得企业价值链内具体活动数据的方法。
当一手数据不可得或质量较低时,企业可使用国际认可的、政府提供的或同行评议的数据库和出版物中的二手数据。如果缺乏合格的数据,企业可以使用类似活动的代表数据来填补数据缺口。
范围三量化/减排目标现状分析
尽管范围三的量化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但在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减排。
SBTi官网公布数据,目前全球已有2000多家企业设定了范围三的减排目标,或提出测量并减少范围三排放的计划。选取了来自不同行业企业制定的范围三减排目标:
此外,阿里巴巴还提出了“范围3+”概念并发布相应方法学。阿里巴巴将“范围3+”定义为在企业的范围1、范围2、范围3以外,企业的生态系统中参与者或相关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需注意的是,范围3+减排与范围1、2、3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来进行排放量或减排量加总披露,或在披露中用范围3+的减排来抵消其他排放责任。
企业应仍专注于自身的排放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开展“范围3+”的披露与减排。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分享各企业在范围三中的减排行动。
相关阅读:
▼▼
关注“碳索新未来”
添加双碳小助手并回复“范围3+”
获取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