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产品碳足迹量化、认证以及碳标签已逐渐纳入社会自治组织或监管考量,如欧盟新电池法规对部分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提出了碳足迹量化与认证要求,英国、法国、日本等14个国家/地区也已建立实施碳标签制度。
为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随后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各部委及山东、上海、广州、成都等各地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推进产品碳足迹制度的建立,包括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究制定和碳足迹评价试点等。
除法规政策外,供应链低碳管理尤其是来自国外客户对进口产品的低碳要求,推动着供应商开展产品碳足迹量化与减排工作,例如化工巨头巴斯夫要求其供应商提供产品碳足迹相关信息,并计划进一步与供应商共同明确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和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核算产品碳足迹/碳标签是促进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支点:
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产品碳排放现状,有效控排并采取减排措施,提升产品低碳属性;
有助于消费者获取产品碳排放信息,展示产品绿色低碳信息透明度,引导并拓展低碳消费;
有助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打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产品竞争力;
有助于企业获取政策激励和补贴,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