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显示:多项指标创新高!这场危机远比我们比想象的严峻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2023年7月13日
  • 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高度、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新高。


7月12日是2023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尽管“天气越来越热”已经成为很多人普遍的共识,但最近一周内三次打破高温纪录的现实还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应对。

那么对于气候变化,你了解多少?我们能为气候变化做些什么呢?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7月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多方面集中呈现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1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分别为415.7±0.2ppm、1908±2.0ppb和334.5±0.1ppb,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04年至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值波动增加,之后均呈波动降低趋势。

大气圈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表明,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六高值;2015~2022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1901~2022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6 ℃,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20世纪初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1961年至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 2022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站日,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 其中,重庆北碚(45.0℃)和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共计366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增多,平均每10年增多18站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的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

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1961~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年,高温和干旱风险指数均为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

水圈

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

1958年至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02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1980年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

冰冻圈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冰川、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横断山区白水河1号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2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2022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6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1979年至2022年呈一致下降趋势。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2022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较常年偏小27.9%,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最小值。

生物圈

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

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中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1973年至2000年,面积减小,2000年至2022年,总面积稳步增加,至2022年已达到240平方公里。

我们要更加深刻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作为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果之一,《2023贵阳共识》发出的呼吁催人警醒。

自2011年起,中国气象局已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 13 期, 以反映中国气候系统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满足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的服务需求。

蓝皮书现已经成为推动“双碳”行动的重要科学依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控制碳排放量具有长远且重要的发展意义。

相关阅读:

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及各自的气候变化目标?且看COP(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怎么说!

应对气候变化,为何需要绿色供应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

关注“碳索新未来”

获取全球“双碳”新资讯

瑞欧科技-碳索新未来

关注 “碳索新未来”
专注解析“双碳”专业知识,提供“双碳”前沿观点,研究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碳目标!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7555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正式发布:我国区域生态气候状况趋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发布,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及各自的气候变化目标?且看COP(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怎么说!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应对气候变化,为何需要绿色供应链?
一碳究竟 · 第3期|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布
生态环境部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合国《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摆脱气候危机,各国需加大气候行动力度
年度盘点|2023“双碳”领域十大热点新闻!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