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和2012年发表在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HP上的两篇文章,首先系统分析了包括农药在内的多种环境污染物与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初步表明了伴随着近几十年来农药的大量使用,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
而科学研究是严谨的,肥胖和糖尿病发生率的增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生活太富足让我们变太月半)
这就需要在之前关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来阐明农药滥用与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而最近,中国农业大学王鹏教授课题组在Microbiom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通过严谨的实验而有力的证明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确实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并解释了其中的致病机理。
该项研究通过小鼠试验,发现在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长期暴露下,分别能够通过炎症反应(机制1)和影响肠道菌群(机制2)导致胰岛素抗性和肥胖。
机制1:毒死蜱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首先能够破坏肠道完整性,使得进入血液中内毒素的量增加,引发低度炎症,进而导致胰岛素抗性及肥胖;
机制2:毒死蜱可以改变肠道中的菌群组成,这种被改变的肠道菌群组成会反作用于宿主,加重机体胰岛素抗性及肥胖的症状。
这是农药-肠道/肠道菌群-肥胖通路的首次报道,该研究也发现,通过此机制肥胖发生的风险并不会因为健康饮食而减小。也就说对一个严格采用低脂饮食的健康人,一旦与类似毒死蜱的相关农药存在一定剂量和时间的暴露,也可能会发生肥胖。
那么这项研究是否就表明农药的使用弊大于利,并应该全面禁止农药的使用呢?
回答是否定的!
本研究的内容实质上为农药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方面,我国针对毒死蜱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限定为0.01 mg/kg bw,远低于该研究中对小鼠实际的暴露浓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农药管理也早已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执行严格的农药残留监管。除此之外,在农药管理层面,针对毒死蜱这类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数年前便禁止在蔬菜上的使用。因此,总体而言,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在我国毒死蜱等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风险是基本可控的,但考虑到小鼠和人类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对于这类农药我们仍应该密切重视长期暴露风险。
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国家层面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教授所呼吁的:假如没有农药会引起“天下大乱”。而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合理使用农药,转变传统武断的经验性用药思维,充分采用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科学工具,保障农药的用药安全。
参考来源和文献:
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新发现!有机磷农药可导致肥胖及胰岛素抗性》
农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06版:《专访宋宝安院士:没有农药,粮食安全无从谈起》
Liang Y, Zhan J, Liu D, et al.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chlorpyrifos intake promote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impacting gut and gut microbiota[J]. Microbiome, 2019, 7(1): 19.
Ruzzin J, Petersen R, Meugnier E, et 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exposure leads to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9, 118(4): 465-471.
Thayer K A, Heindel J J, Bucher J R, et al. Role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in diabetes and obesity: a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workshop review[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2, 120(6): 779-789.
瑞欧在全球农药登记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合规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如果有进一步的疑问,欢迎前来咨询!
电话:0571-87006630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