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型企业纷纷开展绿色转型工作。
作为化工巨头的巴斯夫不仅关注自身在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了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目标,更关注其外购原材料(即范围3的上游排放数据),邀请供应商加入二氧化碳管理计划,帮助巴斯夫提高外购原材料的碳排放透明度。(了解更多:范围1/2/3的知识)
本篇内容概览:
巴斯夫“范围1/2”减排目标
巴斯夫“范围3”减排(低碳供应链管理)
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要点解析
《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文件获取
巴斯夫“范围1/2”减排目标
到2030年,巴斯夫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将自身(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2018年相比减少25%。在确保持续业务增长的同时,巴斯夫力求到2050年实现范围1和范围2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对于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巴斯夫集团上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大量项目,以进一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巴斯夫已和ENGIE及Ørsted签署为期25年的欧洲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PPA),为其在欧洲供应大量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与西门子能源公司合作,利用热泵和水蒸汽再压缩来提升废热,以此产生蒸汽动力供应整个基地的蒸汽网络。
巴斯夫“范围3”减排(低碳供应链管理)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表示“巴斯夫正在实现其减排目标的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而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步计划——通过最小化碳足迹的产品实现可持续增长。”
巴斯夫认为,终端消费者将会推动向净零排放和最小化碳足迹的产品消费的转变,其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获得传统消费产品替代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希望以此为减排做出个人贡献。因此,巴斯夫的目标是成为首批可大量提供低碳产品的公司之一。
巴斯夫曾表示其产品碳足迹平均约70%来自外购原材料,所以巴斯夫已成立供应商二氧化碳管理团队,并邀请供应商加入供应商二氧化碳管理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❶ 第一阶段巴斯夫为供应商提供支持,共享《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协助供应商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
❷ 第二阶段是改进阶段,巴斯夫将与供应商共同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和目标。
基于当前巴斯夫产品碳足迹平均约70%来源于外购材料的现状,推动供应商披露原材料碳足迹、共同开展减排工作,大幅降低原材料碳排放,是巴斯夫实现提供大量低碳产品的必经之路。
《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要点解析
《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供应商提供了计算与报告“摇篮到大门”产品碳足迹的详细指导。
通过遵循该计算准则,能助力提高产品碳足迹的可比性,同时确保数据质量。该指南对系统边界、数据质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要点解读如下:
❖ 系统边界
在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足迹计算中,应包括和不包括以下活动的排放如下表所述。
1 与生产无关的采购(通常称为间接采购)包括所购买的货物和服务,这些货物和服务不是公司产品的组成部分,而是用来促成业务。与生产无关的采购可能包括资本品,如家具、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来源: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价值链标准。
该系统边界基本与PAS2050等国际通用标准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夫指南规定不包括“包装”、“运输”环节,这个与PAS2050等标准有一定差异。
❖ 原始数据质量要求
关于原始数据的数据质量要求(范围1/企业拥有控制权的相关设施的数据)如下表。
指南要求供应商用于计算产品碳足迹的原始数据,例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量、燃油量等,需要来自企业工厂的统计/测量数据,并采用至少涵盖一整年的统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
❖ 二手数据的选择和替代数据的使用
对于范围3(即原材料生产、废弃物处理等)过程,应采用以下选择二手数据的层次结构:
如果所提供的原材料和燃料的产地(地区/国家)和生产技术是已知的,则选择地区/国家和技术的生产组合。
如果生产产地(地区/国家)是已知的,但所提供的原材料或燃料的生产技术是未知的,则选择针对地区/国家的生产组合。
如果所供应的原材料或燃料的生产地(地区/国家)不详,则根据直接供应商的位置,选择地区/国家特定的消费组合。
如果没有区域或国家的数据集,则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选择相同的原材料或燃料的排放数据。
如果没有特定的原材料或燃料,则选择一个适当的替代物,例如,来自同一化学组的化学物质。
该规则表明,原材料生产等相关数据若采用二手数据(数据库/参考资料等)应该与企业生产产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生产技术一致。这意味,基于当地生产现状建立的数据库优于国际通用或别国的数据库。
在抢占绿色低碳消费市场的行动中,化工巨头巴斯夫并不是唯一行动者,例如宝马、苹果、华为、联想、伊利等纷纷开展低碳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及时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在供应链中的低碳影响力。后续我们将持续更新各头部企业对供应链的低碳管理要求、产品碳足介绍及计算步骤,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
关注“碳索新未来”
添加双碳小助手并回复“巴斯夫”
获取《巴斯夫产品碳足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