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TDG与GHS专家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对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UN GHS Rev.10)的一系列修正案,并据此编制完成《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UN GHS Rev.11)修订版,该版本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发布。
本次修订的核心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化学品分类、标签以及危险判定规则,涉及大气危害、皮肤致敏、加压化学品等多个关键领域。
上述修订内容紧密贴合全球化学品管理趋势与实际应用需求,对企业的生产、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等环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瑞欧科技对此次修订的核心内容总结如下:
定义/概念更新,精准识别:
臭氧消耗潜能值:
将术语表述中的缩写“ODP”删除,统一采用全称“Ozone Depleting Potential(臭氧消耗潜能值)”,中文表述维持不变。此调整意在防止因使用缩写而造成理解上的误差。
新增“全球升温潜能值”定义:
将“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升温潜能值)”正式引入GHS体系,明确其为“衡量物质/混合物捕获热量能力相对于二氧化碳的关键指标”。具体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单位质量气体与二氧化碳相比的累积辐射强迫效应(涵盖直接和间接效应)。
这一定义的引入,为评估化学品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企业需高度关注产品中相关物质的这一参数,以便准确分类与标识。
标准/指南更新,厘清边界:
1.阐明气雾剂与加压化学品标准
气雾剂:
定义层面:明确其不再归属于加压化学品、易燃气体、加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等范畴;
新增规定:明确所含易燃成分(按质量)>1%或燃烧热≥20kJ/g,且未经过气雾剂易燃试验流程的任何气雾剂,应分类为气雾剂类别1;
明确关于气雾剂的运输,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特殊规定63;
为了确保分类规则连贯性,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分类规则的表下注统一将“气雾剂”改为“气雾剂和加压化学品”。
加压化学品:
定义层面:明确加压化学品不属于气雾剂、加压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易燃液体的分类范畴;
明确关于加压化学品的运输,见《联合国规章范本》特殊规定 362。
2.优化皮肤致敏分类指南,提升评估科学性
优化分类流程与数据评估:
在混合物分类上,考虑物质分类标准的同时,强调优先采用分层法评估数据,若无法分层则运用架桥原则,若架桥原则不可用则使用组分的数据进行判定,并着重考量试验剂量、方法适用性及成分范畴。
同时赋予主管部门决定可接受化学/体外试验方法或限定法的权限,使评估过程更具灵活性与科学性。
新增背景指导,重构指导框架:
为提升指导的清晰度,新增了“关于物质的指导-皮肤致敏"和“关于混合物的指导-皮肤致敏"两个独立的背景指导章节,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号,使指导框架更为清晰。
新增关于如何评估混合物的皮肤致敏性的4种判断方式:人体数据,标准动物数据,限定法,非独立化学/体外方法。人类数据可用于混合物分类;标准动物数据可被接受,但需考虑其局限性;限定法和非独立化学/体外方法可用于辅助判断,但需预先验证其对特定混合物类型的适用性。
3.新增危害大气系统类别,响应全球气候治理
章节框架革新,标题从“危害臭氧层”扩展为“危害大气系统”,新增“助长全球升温而有危害性”类别与“危害臭氧层”并列。定义部分明确本章涵盖臭氧消耗潜能、全球升温潜能两类危害物质和混合物。
判定逻辑指引,分别给出“危害臭氧层”“助长全球升温”的判定流程(非GHS强制部分,仅供指导),核心逻辑为查询《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并确认成分浓度≥0.1%。
表1:明确分类标准和标签元素
措施/说明完善,严格防范:
附件全方位修正,夯实合规实操基础
急性毒性(经口/经皮/吸入):新增P322(“必须立即接受专门治疗,见安全数据单”)、P323(“专门治疗,见安全数据单”);细化不同类别(1-5类)适用说明,明确标签已标明P320时可省略P322等优先级规则;修正“适用条件”为“适用的物理状态”,表述更精准。
危害大气系统:新增“助长全球升温而有危害性”防范说明矩阵,“处置”列要求咨询制造商/供应商回收循环信息(P502)。表格整理如下:
表2:提高了防范措施要求
表3:新增以下防范措施要求
其他更新:
1.标签样例更新
替换原有7个样例,明确组合包装(外包装贴运输标签,内包装贴GHS标签)与单一包装的标签要素摆放要求,并补充运输标签与GHS标签并存时的区分规则(如尺寸、位置、外观差异),避免混淆,提升企业标签制作准确性。
2.新增“单纯窒息性气体”指导
定义明确:指浓度过高致空气中氧含量(通常21%)降低,引发缺氧窒息、意识丧失甚至死亡的气体/蒸气,如CO₂、氮气、甲烷、乙炔、乙烯、惰性气体等。
标识规则清晰:若物质已归为“急性毒性(吸入)”,无需再标识;未分类者需在标签、安全数据单第2部分关于不会导致分类的危险进行标示,可选用“可置换氧气并致命”“存放于通风良好处”等短语。
企业应对策略建议:
面对GHS第十一修订版带来的诸多变化,化学品企业需积极行动,全方位调整合规策略。
数据清查与更新:开展内部化学品数据清查,对照新修订内容,更新臭氧消耗潜能值、全球升温潜能值等关键数据,确保分类与标签准确性。
标签与安全数据单(SDS)调整:依据新的标签要素与防范说明要求,全面修订产品标签与SDS,突出新增危害类别(如助长全球升温危害)相关信息,保障下游用户能获取准确风险提示。
员工培训强化:组织内部员工培训,特别是涉及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人员,深入解读修订要点,提升员工对新规则的理解与执行能力,确保日常操作合规。
供应链沟通协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共享法规变化信息,协同调整采购、供应流程,确保整个供应链符合GHS新要求。
相关阅读: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国标解读:新增安全信息码、包装标签要求等
中国台湾地区CNS 15030系列分类标准全面更新,新增退敏爆炸物等要求